成語解釋:本:根本;宗:本,主旨。最根本,最重要的東西。
成語解釋: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,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。
成語解釋:當:底、邊際。原指說話夸大沒有邊際。后用來表示雖然大;但不適用。
成語解釋:大方:原指深通道術的人。后泛指見識廣博;懂得大道理;學問深厚或專精于某種技藝的人。
成語解釋:綆:汲水用的繩子;汲:從井里打水。吊桶的繩子短,打不了深井里的水。比喻能力薄弱,難以擔任艱巨的任務。
成語解釋:惑:疑惑迷亂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輩子。后指對某事或情況懷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
成語解釋:截短仙鶴的長腿;接長野鴨的短腿。比喻做事生搬硬套;違反規律。續:接續。鳧:野鴨子。
成語解釋:語出《莊子·徐無鬼》:“郢人堊漫其鼻端,若蠅翼,使匠石斫之,匠石運斤成風,聽而斫之,盡堊而鼻不傷,郢人立不失容?!焙笠浴按蠼尺\斤”稱人技藝精湛或文筆嫻熟高超。
成語解釋: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。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,開始醒悟過來。
成語解釋: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。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。
成語解釋:愣著不動;像只木頭雞。形容人癡或因驚恐而發愣的神態。